[ 菲林研究所 ] 理解菲林的细节和宽容度

               前言:        
        
在我耳边,玩菲林的影友们最常说的两个字是:细节        
又或者三个字:宽容度        
        
从数码转玩菲林的朋友,大部分都是冲着这两个最大的卖点来的。        
但其实他们大部分都浑然不知,手上的数码单反从 8 年前开始,细节,跟宽容度都可能要比普通冲扫获得的图像好。        
        
不信?        
        
本来我也不信,但当我玩得越深,才明白自己原来知道的是越少。        
好多以往觉得奇怪,或者不合理的东西,都在不断的研究中得到让我惊讶的答案。        
        
从7年前玩菲林至今我走过很多美丽的弯路,也因此让我受益良多。        
        
而菲林研究所的创办,也是希望通过分享我们在失败中总结的经验和理解。        
帮助大家摆脱菲林摄影中遇到的烦恼、困难。        
        
我已将本文尽量描述得较为片面易懂。        
欢迎跟帖或微博 @FILM菲林研究所 一同讨论或提出疑问。    

 

               言归正传:        
        
说个好像挺专业的“俗语”:色域 (Color Gamut)。        
维基百科解释说:在计算机图形处理中,色域是颜色的某个完全的子集。颜色子集最常见的应用是用来精确地代表一种给定的情况。例如一个给定的色彩空间或是某个输出装置的呈色范围。        
        
看不明白?        
        
翻译翻译:这是其中一个衡量显示器、打印机之流是否够牛 X 的标准。        
这个标准有好多个规格,最常用的有:sRGB 跟 Adobe RGB        
        
概念是:        
        
我们电脑,或手机,微博,微信上到的图片,为了优化传输效率,大多都做了压缩,格式为 JPG。这家伙,用的就是 sRGB 色域标准。        
        
而数码单反,或者能跟大炮联想起来的“糕端”影像设备。        
都有支持按 10G 来算记忆卡。        
它们的脑子里头,可不记 JPG,而是有个绝对牛X的格式:RAW        
这种格式输出的色域是:Adobe RGB        
(距今8年前的 Canon 350D 数码单反就已经支持该色域格式)        
        
在理论上 Adobe RGB 色域要比 sRGB 色域要高,能容纳更多的色彩。        
        
看上去有什么不一样?        
        
大家的电脑显示器,及其软件色彩系统,包括大家的手机、Ipad 上的显示屏        
绝大部分,都是以 sRGB 为色域标准。        
但这只是个理论值,真正能完全显示 sRGB 色彩的设备少之又少        
大多只能够显示在 80% 或以下。        
        
只有近年来,绘图级别中高端显示器。        
例如 EIZO、Dell... 等要价 ¥5000 ~ 2万 大元不等的土豪级显示器。        
才有超过 sRGB 色域 涵盖 约 92% 左右的 Adobe RGB 色域产品。        
        
如果你有一台几万块钱的数码大炮,一张就输出了个几十MB巨牛 X 的 RAW。        
还花了几百一千大元买了个近百G的CF卡来装。        
但显示器性能只有 sRGB 不到 80%        
那么你所最喜欢的土豪性能 ,细节,跟宽容度,有很大一部分都搁在了屏幕的后边。        
        
题外话:        
        
土豪装备:Apple Retina MacBook Pro        
经测试能完整覆盖 100% sRGB 色域。        
但早期、部分型号版本默认出厂的时候,屏幕宽容度较窄。        
让所有图像一眼过去都是鲜艳、高对比。需另外使用校色仪矫正完善。        
但如果是 Apple MacBook Air 即使矫正后,色域也无法达到 sRGB 标准。        
详细可自行百度相关测评文章。        
        
继续说:        
        
而我们心目中神往的菲林呢?        
不好意思,我们刚才说的是数码,菲林这“不入格”的玩意得另外算。        
        
菲林的色彩空间不同于数码设备:        
        
Lab 色彩空间        
        
维基百科:颜色模型 (Lab) 基于人对颜色的感觉。Lab 中的数值描述正常视力的人能够看到的所有颜色。因为 Lab 描述的是颜色的显示方式,而不是设备(如显示器、桌面打印机或数码相机)生成颜色所需的特定色料的数量,所以 Lab 被视为与设备无关的颜色模型。        
        
翻译翻译:菲林上的图片,因为是物理存在的,可以直接通过肉眼去观看,因此不属于显示器跟打印设备的标准。因为菲林,是真真正正物理存在的东西。(这里应该有掌声...)        
        
Lab 是巨大的色彩空间。        
        
sRGB 跟 Adobe RGB 被其包含在内。        
        
其中 Adobe RGB 覆盖其 50% 左右。        
而 sRGB 却仅有 35% 左右。        
        
可见菲林的能耐是如此的厉害。        
        
              
               菲林的宽容度和细节?        
        
我们在网上看到的菲林摄影作品,        
全部都是通过底片扫描的方式去使其变作数码文件,再上传上网。        
而底片扫描仪,是数码设备,使用 sRGB 、 Adobe RGB 甚至更大的 ProPhoto RGB 色域进行输出。        
        
菲林本身是 Lab 色彩,扫描转换理论上最大仅能还原其 80% (Prophoto RGB)        
就是说至少将会 20% 细节、宽容度遗留在底片上无法展现。        
而且这仅仅是理论,还有扫描仪的光学折算等综合因素影响        
最终保存的底片数据,可能还没有 50%。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底片扫描仪 哈苏 X5 与 尼康 9000ED 的最大色域可以达 ProPhoto RGB        
但该色域暂时还没有任何输出设备支持。        
        
冲扫店常见的扩印设备,诺日士,富士 SP 系列。        
因以往扩印照片所使用的色域是 CMY,包含在sRGB之内。        
所以其底片扫描仪最大能够支持的色域也就是 sRGB。        
        
我们桌面上的电脑显示器,大部份甚至还没达到 100% sRGB 展现。        
因此从底片扫描到图片放上显示器,我们最多仅能获得 35%         
如果再算上显示器的各种偏色、老化衰减...        
        
所谓的细节、宽容度?        
        
情况就如同:        
        
                 
一位锁匠正在配置钥匙。        
车床里边有盏明亮的灯泡,与昏暗的场景形成巨大对比。        
灯泡与背景的过度模糊。        
但底片上,灯泡的轮廓却清晰可见。        
        
        

  

  正确理解宽容度  
  
先看一看这个 柯达在 10 年前推出 全能 400 时候拍的广告。  
  
  
  
一开头:  
全新柯达全能 400 胶卷 (UltraMax400)  
拍摄环境怎么变,表现都同样出色。  
太亮?还你精彩!  
......  
太暗?多些色彩!  
......  
  
在以往,我没留意广告中这2个场景所表达的意思。  
以为纯粹是因为 iso 400 度的卷,而能让曝光速度提高。  
可曝光提升,应该着重说光线昏暗的场景才对,为什么连“太亮”都概括了?  
  
这涉及到菲林研究所最近研究的另外一课题。  
《其实 ISO 越高的卷,宽容度越高》该课题在以后的文章中会详说。  
  
我想让大家再留意一下广告,一张过曝的照片,咔嚓变回一张正常的照片。  
一张欠曝的照片,又咔嚓变回一张正常的照片。  
  
为啥照片明明拍过曝了?都能救回来?   
这指的就是冲印照片的时候,较色师利用宽容度做的后期。  
  
上边说了,菲林的色彩空间远大于数码扩印设备。  
晒出来的照片,我们看到的其实只是其部分色彩。  
所以扫描校色的时候,可以通过扫描仪去选择我们所需要输出的色彩范围。  
从而丢弃让照片过曝,或欠曝的数据信息。  
  
所以在冲印时代,菲林的宽容度、后期真正意义是在扫描校准的时候。  
而文件一旦由扫描仪输出至 sRGB 色域的文件,后期空间已所剩无几。 

再理顺一下关系:

好多朋友会混淆宽容度跟动态范围这两兄弟。

动态范围所指的是感光材料(菲林或数码)在同一拍摄参数下,
所能捕捉到的光线从最黑到最亮的跨度范围。
动态范围越大,图片中呈现的暗部与高光数据就越多。

而宽容度,全称曝光宽容度,所指的是在同一拍摄参数下。
感光材料 (菲林或数码) 抗过曝或欠曝的能力。
就是拍摄时候,允许曝光出差错的范围。

曝光宽容度是依靠感光材质,对色彩色阶的变化过度来实现容差。
色阶过度越丰富,就越能够取舍其部分来掩盖曝光的缺陷。

这么跟本文说的色彩空间有什么关系?

色彩空间。指的是数码系统所能还原表达色彩过度的范围。
色彩宽容度越大,图片中色彩过度就会越密,层次就越饱满自然。
简单说就是图像越“立体”

数码系统的影像信息,依赖数字色彩空间储存 (AdobeRGB) 
也受到数码位数 8bit 、12bit、16bit 这些算法的限制。
色阶过度无法与物理形态存在的菲林一样,有近乎于无穷尽的变化。
因此在理论上,数码的宽容度如凭单一参数,是无法与菲林底片相衡量。

但近年来,数码感光元件在动态范围上有了很大突破。
与宽容度相互搭配,绕过了色阶过度的限制。实现了有限色域内高光部与暗部细节的共存。
但色彩过度依旧贫乏、唐突。例如后期 HDR。 


               正确理解细节        
        
暗部细节,与高光细节。        
这两点是所有摄影土豪最在乎的技术参数。        
任何一台数码大炮的测评,都肯定会有这两个参数的相关介绍。        
        
而菲林,讨论这点之前,需要先抛开其拥有的物理特性。        
因为经过扫描转换成数码格式后,就等于同数码相机站在了同一个擂台上。        
一样需要通过扫描采集设备,显示器,打印机去支持,才能展现个中的细节。        
        
如果你的显示器较好,色彩能够起码覆盖 100% sRGB 色域,        
而你所选择的冲扫店家,使用 诺日士,或富士 SP 系列 sRGB 色域扫描仪。        
这么你最多能够欣赏到菲林 35% 的细节。        
        
如果你的显示器更好,色彩甚至能够覆盖 100% Adobe RGB 色域。        
而你所选择的冲扫店家,使用 哈苏 X5、Nikon 9000ED 系列扫描仪,输出 Adobe RGB 格式。        
这么你就最多能欣赏到菲林 50% 的细节。        
        
但!这仅仅是在你的电脑上欣赏。        
        
如果你把文件压缩,转换成 JPG 放上微博,豆瓣,Lofter....         
而欣赏你作品的网友们又只是一台只能覆盖 80% sRGB 色域的普通显示器。        
这么你以上的追求,恐怕只能自己闷骚了。        
        
        

  

 

 

    爽你 80% 的细节    
    
柯达给予我们不少财产。    
ProPhoto RGB是一种色域非常宽的工作空间,其色域比Adobe RGB大得多,覆盖 80% Lab 色彩。这是Eastman Kodak提出的一种规范,用于描述某些 Ektachrome、Kodachrome 正片能够重现的各种饱和度非常高的颜色。以前,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推荐将其用作工作空间(Ektachrome、Kodachrome 正片的高端扫描照片除外),因为其色域比大多数捕捉和输出设备大得多。    
    
    
    

 

    
尝试去理解这句话:《各种饱和度非常高的颜色》    
高饱和,和高细节是个相互矛盾的关系。    
高饱和,意味着对比强烈。    
而高细节,意味着画面平整。    
    
例如我们常常在网上看到用胶卷拍摄的小清新,朦胧的照片。    
只要对焦没问题,表面细节相当丰富。    
    
    

        
反而卷川实花风格的重口味,相对起来没有细节的黑位也会很多。        
        

    
柯达提出这项标准,是希望能够使扫描设备扫描其“重口味”色彩的菲林时。    
在展现色彩艳丽的同时,也能兼顾细节。    
    
目前只有最顶级的扫描仪 哈苏 X5 以及 Nikon 9000ED 能够支持该项格式的扫描输出。    
现在仍没有任何显示器,和打印机能够支援该格式 100% 的输出。    
但由于其色域较大,尽可能多地保留了颜色信息,从意义上说,    
它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存档”工作空间,    
让图像能够充分利用,后期,或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出现的大色域打印机、显示器。  

 

      菲林冲洗对宽容度以及细节的影响    
    
冲洗质量,影响着菲林的宽容度、细节以及其色彩过度。    
下图是同 1 卷彩色负片    
    
我们连拍同一个静物,然后在暗房把底片从中间剪开,再分别冲洗。    
其中 A 冲洗的时候显影液兑水,模拟药水不新鲜或失效。    
而 B 是新鲜药水标准制作。    
    
        
出来后片头对比如图。    
放入扫描仪后,(ProPhotoRGB)测得数据:    
    
        
上图来自 VUESCAN 的灰度直方图     
该图不受软件上的调整所影响,曲线说明底片本身成像从最黑,到最白的距离(0~255)。    
也就是宽容度的大小。    
    
扫描了 2 组底片    
2 组都是完全一模一样的照片,只是底片的冲洗不一样。    
可见显影不足的 A 图色彩过度曲线明显要都短于 B    
从数据上体现了色彩过度,以及宽容度的缺失。     
    
    

最终扫描出图,使用普通显示器观看    
A图色彩较淡,颗粒粗,类小清新的风格。    
表面上会让人觉得图像细节丰富。但其实暗部发灰,亮部显白,色彩薄弱。    
如使用 100% sRGB 显示器或 92% Adobe RGB 观看效果整体发灰。    
    
B图使用普通  sRGB 显示器观看,色彩浓郁,跳跃,颗粒较细。    
部分暗部区域死黑或部分红色区域溢出。    
    
这是因为冲洗优良的菲林色彩极其丰富。    
已经超越了显示器,或扫描仪色域的解读范围。    
需要扫描时刻意取舍 (舍弃色彩、降密度、留灰) 才能让让普通显示器“正常”观看。    
    
要改善该瓶颈。    
需使用色彩准确,色域达 100% sRGB 的显示器    
甚至使用更好的扫描仪,配合广色域显示屏、高精度微喷等方式输出。    
才能进一步欣赏其悦目的色彩。    
    
要摆脱该瓶颈?    
在目前还没有扫描仪或影像设备,能够覆盖到菲林所在的 Lab 色彩。    
菲林底片本身在色彩、宽容度上仍远高于现在最先进的数码系统。    
而且还将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保留好底片。    
把优秀的作品,交由冲洗严谨的店家制作。    
即使受限于当今科技,扫描无法实现完美。    
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菲林的能耐,会随着科技发展得到更进一步得到实现。    
到时,你肯定会比现在更感欣慰。  

 

结语

技术归技术,艺术归艺术。
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选择菲林或数码,完全是个人的需求。
各有好处,各取所长。

菲林远不止是一条拍摄完后拿去冲洗的胶片。
祝大家能够随心所欲地把玩菲林。
与我一样,乐于其中。

 

评论 ( 20 )
热度 ( 1223 )

© GZNOW 菲林 | Powered by LOFTER